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 

  我在上篇博文《船歌》中提到的阿炳(周炳揆先生)昨天在《新民晚报》发表了一篇《相约听帕凡》的短文,记叙的也是我们一起听唱片的小感悟。炳揆兄音乐造诣颇深,定期为《新民晚报》写乐评,还出了一本专集《流动的图画 -- 记忆与思考》,其中收录了他在《晚报》上发表的古典音乐的乐评和一些私人与家族的逸事。

 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福雷的“帕凡舞曲”是在八十年代的后期。那时我在美国买到一张《Pops in Love》的黑胶唱片,是John Williams 指挥波士顿Pops乐队演奏的一些古典小品。Williams为普及经典音乐贡献甚大。当年Pops在波士顿的露天音乐会是情侣们携手前往的浪漫之夜的美好回忆。这首《帕凡舞曲》是唱片的第一首乐曲。我一听就喜爱的不得了。那时自己在事业上小有成绩,但内心渴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的贵族境界。福雷当过法兰西音乐学院的院长,曾做过拉威尔等名家的导师,是个典型的学院派作曲家。他的乐曲平和典雅,没有马勒的那种纠结挣扎,也没有贝多芬的豪迈激情。优美的旋律充满了贵族气息。他的音乐自然很合我当年的心境。

  记得八九年的夏天,在上海国际机床展结束后,我请中国机床协会的秘书长马先生到我家小坐,请他听了这张《Pops in Love》。当时我们的情绪极度的低落和悲伤。这首“帕凡舞曲”那晚抚慰了我们受伤的心灵。马先生让我连放了三遍,让受伤的心在典雅的弥散着宫廷气息的旋律中得到些许的抚慰。

  音乐是太主观的东西,它往往会和一段记忆和情愫紧紧地联系着。这也许是我一直钟爱这首“帕凡舞曲”的缘故。

  征得炳揆兄的同意,转录他的短文和诸君共享。

************

相约“东艺”听《帕凡》

   每次和仁仁一起听唱片,法国作曲家加勃里埃 · 福莱的《安魂曲》都是心照不宣的保留节目。仁仁和我都收藏有该曲品质上乘的黑胶唱片,第二面《安魂曲》放完后,余下的空间正好挤入福莱写于1887年的《帕凡》(作品50号)。音乐开始,是一段长笛独奏,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闭上双眼,沉浸在无比优美的旋律之中,《帕凡》是我们最喜欢的音乐之一。

   《帕凡》最初是钢琴曲,但比较出名的是福莱写的乐队与合唱的版本,在演出时合唱部分通常被省略。全曲长6分多钟,作曲家把西班牙宫廷舞的节奏,巧妙地融合在进行曲式的韵律之中,音乐跌宕起伏,时而超然冷漠,时而神秘朦胧。在古典音乐作曲家中,福莱有“精工细雕的珠宝匠”之称,但作曲家本人似乎并不特别重视《帕凡》,他曾说:这是一首优雅的曲子,但仅此而已。据亲耳听过福莱弹奏《帕凡》的人评论道,钢琴的节拍非常活泼,音乐比乐队的版本要快一些。显然,在作曲家的心目中,《帕凡》是一首轻松、诙谐的舞曲。

 仁仁是职业经理人。他说:在舟车劳顿之余,听一遍《帕凡》,让从容不迫的音乐抚慰一下自己,你会觉得生活其实也是可以从容不迫的。今年7月12日,英国威尔士BBC交响乐团在“东方艺术中心”的音乐会,节目单上就有《帕凡》,我打电话告诉仁仁,他笑着说:“除非我去月球出差,我们在‘东艺’见吧!”

(2012-7-1《新民晚报》,作者:周炳揆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仁仁

张仁仁

33篇文章 8年前更新

上海人。为稻粱谋,常年游走于大洋两岸。偶尔弄墨,浅尝辄止。

文章